锌
锌是维持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,尤其对于小宝宝更加重要。在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上,锌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。锌是百种酶合成的重要成分。锌参与构成体内200多种含锌酶,影响核酸、蛋白质、糖和骨钙的代谢,起着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、维持正常味觉等重要作用。锌还对促进生长、性器官的发育、伤口愈合、毛发、指甲,以及口腔黏膜等多处位置起着修补作用。宝宝如果锌摄入不足会发生锌缺乏症,缺锌会导致身材瘦小、耳鸣、多动症、食欲不振、生长缓慢、性发育不全、容易染病、指甲出现白斑等症状。
锌摄入过多也可引起中毒。在大量出汗时很容易丢失锌,腹泻会妨碍锌的吸收,发热、生长发育时锌的需要量会增加。因此,锌的数值也应在正常值范围的中间以上,才能很好地满足宝宝的需要。对于0~1岁的宝宝,锌的参考摄取量为5毫克每天,对于6岁以下的宝宝,锌的参考摄取量为8~10毫克每天。
给宝贝补充锌,可以给他们吃含锌较多的食物,如牡蛎,胰脏,肝脏,血,瘦肉,蛋,粗粮,核桃,花生,西瓜子等,一般蔬菜,水果,粮食均含有锌,平时只要饮食合理安排好,一般不会造成缺锌。
铁
铁主要分布在在红细胞中,是组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,能够运载和携带氧气。铁参与血红蛋白,肌红蛋白,细胞色素,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触酶的合成,并激活硫基脱氢酶,黄嘌呤等活性。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。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。其次缺铁还可以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,体重低于正常,儿童注意力不集中,体力耐受力下降、口角炎、舌炎等皮肤、黏膜改变,免疫功能下降等。
对于0-6岁的宝宝,铁的摄入量约为10毫克每天。在关注宝宝体内铁的数值时,因为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,需要大量的铁来造血、运送氧气,所以当铁的数值低于正常值的中值时,宝宝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症状,尤其是在6个月2岁大时最多见,包括脸色苍白疲乏、头晕、食欲不振、口炎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在发生贫血以前,铁减少就可能已经对机体的多项功能造成影响了。
对于缺少铁的宝宝,应当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.例如:奶类(人奶,牛奶,羊奶等)含钙较丰富,吸收也充分;动物肝脏,蛋黄,鱼,肉及豆类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,可以促进钙的没收,但动植物中的维生素D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,才能被人体利用,故小儿要适当晒太阳.海带,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;紫菜,菜花含钙也较丰富,蚕豆连皮吃提高钙的吸收;骨头加醋熬汤,可增加钙质,精醋排骨也含有丰富的钙质;将鱼炸酥后连骨吃,可提高钙的含量.
钙
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,所有的细胞都需要钙。钙离子在生物体中是许多生化过程及生理过程的触发器,如触发肌肉收缩、释放激素、传递脉冲、促进血液凝结、调节心律和分泌乳汁等等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钙营养与体内免疫、神经、内分泌、消化、循环、运动、生殖等十多个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,钙离子参与生命进化及生命运动的全过程,所以人类健康离不开钙。
对于0~16个月的宝宝,钙的参考摄取量为400毫克每天,对于6个月到6岁的宝宝,参考摄取量为500毫克每天。当宝宝出现以下的一些症状时,就应该诊断为缺钙:不入睡、不易进入深睡状态,入睡后爱啼哭、易惊醒,入睡后多汗;阵发性腹痛、腹泻,抽筋,胸骨疼痛,“X”型腿、“O”型腿,鸡胸,指甲灰白或有白痕;厌食、偏食;白天烦躁、坐立不安;智力发育迟、说话晚;学步晚,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;出牙晚,10个月后才出牙,齿排列稀疏、不整齐、不紧密,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;头发稀疏;健康状况不好,容易冒等。
钙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8%,在骨骼中则占99%。当人体钙不足时,骨骼中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,保持血液中的钙浓度稳定。因此,如果爸妈看到宝宝血中钙的值正常,可能并不代表孩子体内不缺钙。爸妈在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多汗、夜惊、烦躁、肋骨外翻等表现的同时,还需要检查骨密度、碱性磷酸酶以及25羟维生素D等其他指标,来综合判定。
营养学家多建议婴幼儿用牛奶来当做最佳的钙质补充来源,因为牛奶易于消化吸收,且富含钙质和多种蛋白质,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营养。如果宝贝不喜欢牛奶,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吸收比较佳的钙片补充剂来为儿童补钙,如柠檬酸钙等。除了补充牛奶或钙片,家长应该多让宝贝到户外运动,除了可以增进骨骼的强健的发展,也让宝贝接触日光贰生成维他命D3,以增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度。
铜
铜是血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,参与造血过程以及铁的代谢,铜和铁在生物体内显示生理协同作用。铜主要是影响铁的吸收、运送和利用,还可以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。人的血液中有铜蓝蛋白,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氧化酶,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催化亚铁氧化为高铁,从而有利于体内贮备铁的动用和食物中的铁的吸收。摄入体内的铁,没有铜蓝蛋白的这种作用,就不能在体内运转或吸收。这样,尽管摄入的铁并不少,若铜缺乏,同样会引起铁吸收减少和血红蛋白合成的障碍。
婴幼儿容易引起缺铜性贫血。严重缺乏铜和长期边缘性缺乏铜会引发小二发育不良及地方病(如非洲的膝外翻症)。新生儿最初几个月不会发生铜缺乏,体内代谢所需的铜基本上是胎儿期肝脏中贮藏的铜,但随着婴儿的成长,奶中含铜较少,几个月如不每日供给1~2毫克铜,难免会造成缺铜性贫血。因此,给婴儿补充铁质时,也要适当补充铜。不过,当铜的数值过高时,也会影响钙铁锌的吸收。因此,一般在正常值中间就好。
多吃含铜多的食物就可以满足对铜的需求,包括海鲜、动物肝脏、粗粮、坚果和蔬菜(大豆和小扁豆)以及巧克力。其他含铜的食物还包括马铃薯、豌豆、红色肉类、蘑菇以及番木瓜、苹果等。米饭和鸡肉中含铜较少,但因为人们对它们的摄入量较多,也可提供足量的铜。
铅
铅及其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,进入机体后对神经、造血、消化、肾脏、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产生危害。目前常见的铅中毒大多属于轻度慢性铅中毒,主要病变是铅对体内金属离子和酶系统产生影响,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、贫血、免疫力低下等。而合理的营养措施能提高抵抗力,增强机体对有毒物质的代谢解毒能力,减少毒物吸收并促使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,有利于康复或减轻中毒症状。
铅中毒会使宝宝表现出暴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干扰宝宝的骨骼和造血系统,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肾脏和心脏,使智力下降。宝宝铁不足时,可使铅进入体内的速度提升4—6倍。一般月龄越小的宝宝,体内的铅含量应该越低。铅的正常值是0—100ug/L,但一般宝宝的这项检查值最好不要超过50ug/L。
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,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,只能是一个参考。因为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个动态水平,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诊断,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作判断。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被检测者近一两天的饮食状况也会影响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,而包括检测设备、操作人员水平等在内的因素也会影响其结果。
儿保丁缓缓供稿
地址: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和平路西侧、长春路北侧
24小时接诊电话:0558-8835120 客服热线:0558-8835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