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,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。
(一)溶血反应
它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一种反应。由于病人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,而后凝集细胞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而溶血,导致大量游离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,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。通常输入10-15ml血后即可出现反应。轻症者发热、血红蛋白尿、一过性轻度黄疸;重症者寒战、高热、呼吸急促、休克并可发生少尿、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。
防治方法:一旦疑有输血后溶血反应时,应立即进行以下检查:核对病人及供血者各种记录,将输血前后标本重作ABO和Rh血型鉴定,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。确定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,严密观察病情变化, 观察尿色、尿量;开放静脉通路, 适当补液、碱化尿液,补充血容量,抗休克治疗;出现少尿、无尿、高血钾等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。
(二)发热反应
出现输血后15分钟后,多于输血后1小时。
防治方法
(1)除去致热原;严格清洁和消毒采血、输血用具。
(2)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;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。寒战时注意保暖,给热饮料,加盖被;高热时给物理降温,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。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,并严密观察病情。
(三)过敏反应
表现为皮肤红斑、搔痒的荨麻疹、发热、关节疼,重症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、喉痉挛、哮喘、过敏性休克。
防治方法:可选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,重症反应者应立即皮下肌注肾上腺素0.5-1mg及抗休克措施。有输血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可预先给抗组胺药预防。
反复有过敏反应者可选择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、洗涤浓缩血小板,禁用血浆及血浆制品。
(四)细菌污染反应
不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的任何一环节,如由于保养液和输血器消毒不严,采血或输血全过程有细菌污染或血液保存不当等,都可造成血液被细胞污染。其反应的程度因细菌的种类、输血量和受血者的抵抗力不同而不同,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、DIC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,死亡率高。
防治方法:一旦发现此类反应立即停止输血,通知医生,将剩余血与患者血标本送化验室检查、作血培养和药敏试验,高热者按高热患者处理。
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,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,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,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;及时报告上级医师,积极采取治疗抢救措施。
检验科蔡薇供稿
地址: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和平路西侧、长春路北侧
24小时接诊电话:0558-8835120 客服热线:0558-8835002